扬州网 > 

【大家说】安民:交汇点上说金融

2022年05月 13日 08:22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安民

前些日子,去现代金融学会学习调研,一席交流,大家对金融业如何从与实体经济特别是与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点上交汇,进一步走向深度融合;金融政策如何给予实体经济精准化的支持,有了更多的思考。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层层级级的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是国资背景,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本来就是职责所在,应该超前介入,主动谋划,积极参与才是,怎么还需要引导?如果不仅是认识上的偏差,还有机制上的失宜,仅靠引导,又怎么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或许有这样困惑的人,都与我一样,对金融是个外行,正因为只缘身在此山“外”,或能多个“跳出此山看此山”维度。且不说金融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结构性矛盾,单从市级层面的银行发展状况来看,提升的空间还是有的。

比如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的银行超过四十家,几乎所有的银行都盯着存贷款这两个指标。每到季末年终,既有的存款,就从不同银行的账面上搬来搬去,相互之间闹得很不开心,有的甚至反目。家家都盯着政府项目,想方设法,从中分一杯羹。无奈蛋糕就这么大,无非你的盘子里多一些,他的盘子里少一些。在其背后,都是考核指标作祟,存贷“业绩”连着个人收入,这个指挥棒的驱使力太强了。考核权重的设置,是不是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改变。

比如银行的决策链。市级分行处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沿,既是一个实操的层面,又统领县(市、区)的支行,接触的客户需求最直接,对企业运营状况掌握最全面,但遇到稍微大一些的业务,决策权又不在市行,风控部门在远离一线的省行,等把所有的材料收集齐全,按各种表式要求填好上报,再按省行内部流程逐级审核,有的还要通过会议研究,确定同意了再等额度,一圈绕下来,黄花菜都凉了。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的压力,有些企业真的举步维艰,一笔续贷能否及时到位,都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节奏,又怎么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比如金融服务的创新。市级分行直接面对各种不同的实体的个性化需求,对如何提供匹配度最高的金融服务,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最有发言权,偏偏市行这个层级没有这个权限,金融产品的设置,决定权在省行和总行。不仅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如此,就是灵活性强一些的股份制银行,也好不到哪里。更有甚者,上面推出的一些产品,根本不接地气,却附着一系列考核指标,基层只能为做而做地凑数字。

比如从业人员的稳定。金融行业,可能是目前所有行业中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每到岁末年初,或有新机构进入,总会在行业内引起一番震动。有些老牌的商业银行,几乎成了业内人才的孵化器。毋庸讳言,人才的流动,肯定有其正向作用,但关键岗位人员的频繁变动,也给工作的接续带来阻碍。短视的目光,让服务创新和深度研究成为空谈。越是如此,总行、省行就越难采信基层的合理化建议,长此以往,市级金融机构的活力,也就大打折扣。

相信这些市级层面的共性问题,只要上下联手,多方施策,肯定能够逐步化解,这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时间。落实到眼前,金融学会可以发挥专业智库作用,主动应对不同市场主体发展需求,从不同角度入手,组织系列专题研究。

首先,是认识层面的思想统一。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如何发挥金融机构主观能动性,凸显金融要素的支撑作用,以有力的金融支持,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

其次,是实操层面的措施到位。围绕科技创新,突破现有的框框,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措施,助力科创名城建设。围绕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上,可以提出哪些新的指标;尤其是在加强征信赋能,提高普惠小微金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方面,可以有哪些服务创新。围绕乡村振兴,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在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支持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休闲农业新业态方面,可以增设哪些针对性产品。当然,还有围绕绿色发展、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等诸多方面。

再有,是保障层面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级支行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支持,对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创新,允许在某个县区支行或是某些行业先行试点,全程跟踪检讨,取得成效再总结推广。结合基层实际,在提升分支行普惠金融综合绩效考核权重方面,研究靠实的改进方案,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等对小微企业支持业务的考核分值。修订贷款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

金融畅,产业旺。承上启下的市级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能够上下一心,借力智改数转新风口,定能左萦右拂,拓展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作者简介:

生于扬州,长于扬州,深爱扬州,为她写几行文字,实乃本分。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