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 > 

【大家说】王正宇:上善若水

2023年03月 16日 07:52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王正宇

上善若水最早出自先秦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指具有完美道德品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去争名争利。上善若水被广泛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宽厚、包容、谦卑。上善若水是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是人世间所有善念、善良、善行的集大成。它既讲明了做人的道理,也指明了善良的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善念善为应当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如果说世间万物不能缺少水,那么善心善行应当是人们不可丢弃的。

善的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是一种真性情的自觉自愿。善是可以通过教化、熏陶来促进和实现的,据此全社会应当持续推动善的工作。但是善的施行从来都是主观行为,它不该是被动的,更不该是外部强加的;它所追求的是做的本心,是通过善的施行,努力帮他人纾困,求得自身的心安和快乐。真正的行善之人总是默默做好事,不事张扬帮助他人,不图回报地悄悄付出。

由此想到了慈善,慈善事业是光彩照人的事业。社会上总会存有弱势人群,这就催生了慈悲为怀、引发了善念善事。譬如,无私捐钱捐物,当志愿者、做义工,热心公益、行善施乐;譬如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地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施以援手,倾其力纾解民厄民困。这就是慈善的本真,是慈善的要义和伟大。真正的慈善是纯洁的,它以解难不添烦为前提,它不含功利、不希扬名、不图回报、不需感恩。打着慈善的招牌和幌子,强行摊派,沽名钓誉等等,都不是真正的慈善。

有这样一件事是值得记录下来的。Z君在一地主政时经常下乡走访贫苦家庭。那年的腊月,他们一行来到一户贫困家庭慰问。这户人家一家三口,小孩正在读初中,小孩的父亲是个木匠,一条腿残疾。小孩的母亲身体多病、瘫痪在床。小孩家中没有什么一点像样的东西。得知小孩勤奋好学后,Z君想,这样的家庭如果得不到帮衬,小孩就会面临辍学,这家贫困的帽子就难以摘除。他当即拍板:“这个家庭的扶贫我来联系”。

小孩初中到大学毕业期间,Z君每年寒假和暑假各来一次,他带上自己的1000块钱,加上市委办、教育局、镇政府各出1000块钱。基本上就解决了小孩子当期学习生活的费用。这当中,Z君被调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仍然坚持联系这家的扶贫解困。每次见面,小孩的父母总是热泪盈眶。小孩子很争气、学习很用功。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一直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小孩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县中担任教师。在结婚的前夕小孩给Z君报告了喜讯,并且盛情邀请Z君出席他的婚礼。

十年中Z君一直注视着小孩的发展。Z君每次听到小孩的好消息总是十分欣慰。接到婚礼请柬他是怎么思考的呢?他感到,自己能为那小孩及其家庭在他们特别困难、特别需要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帮一把,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如今小孩已经自食其力了,成家立业了,就不必去干扰他的平静生活了。假如出席这场婚礼,参加的来宾们一定会询问缘由,有可能会让小孩在社会上平添心理的压力和负担。于是,他推说当天有公务接待,没有去参加小孩的婚礼。Z君对自己的行善之举有着自己的解读方式。他认为,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一贯主张,是社会和谐、安宁的基石,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和积极修为,这样的善事既然乐意做了,就无需声张、无需宣传,就不要给当事人带去压力。笔者以为,这样的谦卑、低调和善解人意正是善的精髓,正是今天需要发扬光大的人间大善。

善良、善念、善行、善举等等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素养。大凡称得起善,必然需要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境界。人类历史上积德行善的人从来都受到尊敬和推崇,被载入史册广为传颂。现代社会的今天,我们可以对善的内涵作出多种解释,但怎样付诸行动不少人感到困惑,社会上的假善人也绝非个别。笔者以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始终保持一颗同情心、悲悯心,是一生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是一辈子多替他人着想,尽可能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点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核心是扬善弃恶,是呼唤良善远离恶行,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世间大部分人是有价值判断的,他们普遍认可的是,常做善事的人会有好的报应,还会福泽子孙。同样,作恶作孽的人,一定会有凄惨的报应。对于这样的因果报应说,我们宁愿信其有,无需花气力去辨证,因为生活的法则以及现代科学已经多次证明,心存善念,常做善事,身处为难时,你能得到帮助;乐于助人、常做善事,你会心灵愉悦、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做事顺畅。

上善若水。水有时是缓缓流淌的涓涓细流,有时是浩浩荡荡的滚滚洪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锁定目标,持续前行。上善若水的深刻意蕴也在于此。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守初心、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善当然有大善和小善之分别,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具体情况有不同,但善心善念不可缺少。当我们的社会成员都能够存善心、行善举,这个世界一定会阳光和煦、河清海晏。

作者简介:

省国企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个人专著多部,近期发表文艺评论、散文、随笔若干。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