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近期,扬州市从道路整治、河沟疏浚、环境清理等方面逐一排查,彻底解决盲点、堵点、难点,确保文明城市不留“死角”。特别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大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文明创建不仅能够补上公共服务的不足,而且能够满足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期待,是时代所需、群众所盼。但也不必讳言,城市文明素质的提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前不久,笔者走访乡村时发现,有个村想方设法扩修过境道路,赢得了大多数村民拥护,但就是有那么一两户不理解不配合,有的还坚决阻止清理门前临时搭建的棚批,大大影响了工程进度。对此,邻居抱怨,路人指责。此类行为,显然给文明创建工作带来难题和压力。
在创建工作中,要强化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把握“精度”。深入基层,紧盯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通过精准发力,措施到位,做到攻坚不怕难。其次要把握“尺度”。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三是用好“力度”。对于少数“上不了台面”的无理纠缠者,不仅要据理力争,还要以法规为援,让其不攻自破。四要把握“火候”加以“温度”。根据不同情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执行操作中的“温度”感化少数人心中的“冰山”。
俗话说,一滴水里见阳光,一粒沙里看世界。只有播下“善”的种子,才能结出“文明”的果子。文明创建,不但在手段上要创新,在思想上更要入心。带着几个“度”去工作,必然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严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