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江江 绘
春运来临,做好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看看本报为您精心准备的“春运健康指南”,听听诸位医生为您预防“春运病”支招。
【成人篇】
不要进食过饱
注意手部卫生
苏北医院北区医院(市二院)消化内科主任、主治医师王海鹏提醒,春运路上,特别是长途行进,免不了要进餐。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能进食过饱,进食过饱加上坐车旅途疲劳,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反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2.切忌旅途中手抓进食,车厢是人流量多的污染环境,手抓进食易将手部细菌带进胃肠道导致胃肠炎。可以准备湿纸巾以便坐车过程中清洁手部。
3.不宜空腹坐车,空腹状态易出现饥饿、腹痛甚至低血糖症状,加上旅途颠簸易引起前庭功能失调导致眩晕,建议少量进食,可以适当备些晕车药。
4.忌生冷、辛辣、油炸食物,避免饮酒。有高血压应备药,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进食情况调整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血压及低血糖发生。
5.车厢内人员密集,要全程佩戴口罩。
看手机时间
应遵循“5:1原则”
扬州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戴成华表示,春运路上,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中青年人,甚至小朋友会长时间看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样长时间用眼,会给眼睛造成伤害,造成眼干、眼涩、眼疲劳等不适,特别是坐夜车的人,车厢中光线较暗,长时间对着书籍或屏幕,伤害更大。
为了保护眼睛,用眼应遵循“5:1原则”,即每用眼5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比如远眺、做眼保健操、按摩太阳穴等。备瓶滴眼露。如果有眼病或近视的人,建议随身携带一小瓶滴眼露,在眼睛干涩、胀痛时,滴两滴,闭目养神5-10分钟即可。
乘坐汽车或火车时,要尽量避免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景物,比如树木、楼房等,一是容易晕车,二是会让眼睛感觉不舒服,导致眼花、头晕等不适。
佩戴耳机
听半小时休息10分钟
扬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顾岛提醒,在旅途中,经常可见戴着耳机的年轻人。漫长的春运路,他们会靠听音乐来打发时间。但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尤其是高分贝下听劲爆音乐,极易导致耳鸣、耳朵胀痛、头昏头疼等症状。
在听音乐时,尽量佩戴对耳朵伤害较小的头戴式耳机,选择轻缓、柔和的音乐,耳机音量要适度,以还能听到外面的讲话声为宜。听半小时后最好取下耳机休息10分钟。
【孕妇篇】
出行前先做孕检,要量力而“行”
每年春运期间,都有孕妇在途中生产的新闻。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开始,孕妇如何才能保证安全出行,看看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怎么说。
专家认为,在当前疫情大环境下,孕妇最好“非必要,不离扬”,在扬过年。如果必须要回老家,在出行前,一定要去医院做一次孕期检查,全面评估一下自己和胎儿的健康状况,看是否适合长途旅行。通常情况下,如果你是刚怀孕不久,未满三个月,建议你最好不要出行,因为怀孕初期是流产高发期。如果你是怀孕已经满了7个月,建议你最好也不要出行,因为这个时期出行,宝宝的早产几率比较高。
专家提醒:曾经有过流产病史,曾经早产或提早破水,曾经或目前有胎盘异常,例如前置胎盘、胎盘剥离,或者在本次怀孕出现过先兆性流产或阴道出血,或者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严重贫血的孕妇,建议不要做长途的旅行。同样,怀多胞胎的孕妈妈们,最好也不要出行。
长距离旅行中,应选择飞机、火车、轮船这些既平稳舒适又安全的交通工具。乘坐汽车是下策,因为旅途颠簸、跳跃是引起流产的第一位因素。准妈妈乘飞机时要系上安全带,乘飞机和火车最好选择紧靠通道的座位,这样便于经常起立活动下肢,防止浮肿,也便于去洗手间或上下车。如果是自驾出行,每隔一个半小时,要去服务区停车活动一刻钟,按摩小腿和双臂缓解疲劳。
记住,一定要带好这些出行的必需品:
1.病历等资料。围产卡、产检手册等怀孕相关资料要带在身上,以备万一。另外,产检医院和医生的联系方式都要保存下来,出现不适可以及时求助。
2.气味清新的水果。无论是飞机、火车还是汽车,都是密闭的空间,气味混杂,这很容易让敏感的孕妇感到胸闷、恶心想吐,所以你可以带一些气味清新的水果,如橘子、橙子、柠檬,这能让你感到更舒服,还能补充维生素C。
3.健康卫生的食品。旅途中餐车供应的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孕妇的需求,而孕妇的饮食爱好又因人而异,所以你最好准备些自己喜爱的食物以保证旅途的营养,尽量不要带对保存有低温要求的乳制品,如酸奶、鲜奶,因为无论是飞机、火车还是汽车,这些交通工具内的温度都比较高,无法满足它们的储存要求,可能导致乳制品变质。
4.常用药。孕妇抵抗力差,在春运这种人多嘈杂环境下,尤其容易感染疾病。或者出行前让医生开些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药品,以防万一。
5.保温杯。在长途出行时,你最好带上保温杯,这可以让你更方便地喝到温水。一是因为喝水不够的话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容易引起感冒、泌尿系统疾病。二是孕妇肠胃娇嫩,喝太凉的水,即使是干净的矿泉水,也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6.保暖衣物。春节期间日夜温差大,不仅是上车前后,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可能有很大的温差,你最好是多准备几件外套,随时根据温度调整衣物,避免在骤冷骤热间着凉感冒。
7.准备一双护腿长袜。患有静脉曲张(或有静脉曲张倾向)的孕妈妈要注意,春运回家需要久坐或排队久站的,应该在出门前穿一双松紧适度的护腿长袜(最好是孕妇专用的弹力袜),可减轻腿和脚踝关节的肿胀程度,并避免静脉曲张加剧。
8.专人陪同孕妇出行,最好是要有人陪同。尤其是离预产期较近的孕妇,出行时千万不能少了陪行的人。
【老人篇】
老人要防跌倒,随行者要搀扶
扬州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利勇表示,乘火车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对一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老人来说,准备乘火车出门的话最好能提前到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经医生确认没问题后再搭乘火车出远门。
春运路上,特别是往北方去,雨雪较多,出行的人们,尤其是衣服穿得较多的老年人,行动更加不便,到陌生的车站人流量很大的地方,要防止跌倒,随行的家属要及时搀扶老人。
此外,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症状,尽量不要搬运大件行李,以免出现压缩性骨折等情形。如果不小心跌倒,首先要自查,看有没有部位不能活动,较为疼痛;如果有明显的伤痛,受伤部位不能活动或活动不灵活,要就地拨打120或向工作人员求助,就近去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老年人身体上往往会有或大或小的问题,出门前一定要携带必要的药品,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有时尽管无症状表现,但也要有备无患。此外,带一些防晕车、止泻、消炎等常备药,还要准备好服药用的水。
对于腿脚不甚灵便的老人来说,出门携带一根拐杖可以有效预防跌倒,如果是带有坐椅功能的拐杖更好,可以供老人随时休息。
【儿童篇】
春运途中
防止孩子患上这3种病
春运旅途劳累,人员混杂,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儿童来说,更是一场挑战。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提醒,春运途中,家长要预防孩子患上这3种病。
一要防感冒。春运期间,大量人口出行,拥挤的长途汽车、火车上人群密度大,一定要看好孩子,避免被碰伤;晚上睡觉时,最好给孩子盖上贴身的小被子;车厢内外温差大,注意给孩子增减衣服,以防着凉。
二要防腹泻。6个月后的孩子从母体内带来的免疫能力开始削弱,自身免疫系统还没很好地建立起来,旅程又劳累,孩子自然就容易出现胃肠消化道的疾病。所以建议爸爸妈妈们带孩子出行都应该带上足够的奶瓶(因为旅途中无法给奶瓶消毒),现在市场上有一次性的奶瓶,也可以在外出时使用。
三要防晕车、晕机。有的孩子在旅途中会出现晕车或晕机现象,建议家长提前做好防晕车、晕机工作。乘车前,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太油腻,也不要让他饿着肚子,给孩子吃一些含葡萄糖易吸收的食物;上车前在孩子肚脐处贴片生姜,可缓解晕车症状;或者准备一块新鲜的橘子皮,闻气味也能减轻症状;带孩子乘车应尽量选择前面颠簸较轻的位置,以减轻震动;如果是自驾,不要在车内吸烟,并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在乘飞机的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充足的睡眠休息。如有可能,为孩子挑选距离发动机较远又靠近机窗的座位,以减少噪音和扩大视野。在飞行中应该尽量做一些吸引孩子注意的事情,如逗孩子说话,给孩子读故事、听音乐等。在乘机前给孩子饮用适量加醋的温开水,也可预防晕机。
春运途中还有这些防病小妙招:
妙招1:勤洗手。建议携带一块香皂,方便在饭前便后随时给孩子洗手。研究表明,洗手可以有效降低40%左右的细菌感染几率。而大多数细菌病毒也都是通过手口这个途径传播的。把好这个第一关,你就帮孩子解决了一小半患病的可能性。
妙招2:饮食均衡。主食、蔬菜、水果、鱼肉蛋奶,尽量饮食均衡。尤其是蔬菜和水果,要保证正常的摄入量。出门在外,容易由着孩子的性子吃东西。不要过多地摄入高蛋白、油炸、高盐等不适合孩子的食物,尽量保持孩子平时在家的饮食习惯。
妙招3:禁吃“新食物”。小孩子不要一次摄入多种以前从未吃过的食物,以减少食物过敏的风险。
妙招4:作息时间不要打乱。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抵抗力。打乱了孩子的作息时间,导致生物钟紊乱,那才是引起孩子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妙招5:衣物增减要适当。冬季南北方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一个月以内的孩子,要比成人多穿一件衣物。而大一点的孩子和儿童可以采用摸汗的方法,家长可以把手搓热顺着孩子的衣领向脖子下方摸一下,温热代表刚刚好,如果出汗则代表穿多了。
妙招6:尽量不要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冬季传染疾病较多,孩子抵抗力本就比成人弱,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参加活动,尤其是体质较弱或疾病刚刚痊愈的孩子更要尽量避免。 通讯员 董娟 冯璠 刘海霞 记者 张庆萍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