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2035年的奋斗目标,而且提出8项重点任务,要求各地要把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数字赋能,文化添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技术之翼”。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逐步迈入以数字生产、数字传播、数字消费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时代,《意见》的出台犹如下了一场及时雨,给文化田地灌溉浇水、培土施肥,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打造网上文化“大观园”。把丰富的文化资源搬上互联网,打造云上文化“大观园”,是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展示途径的必由之路。疫情期间,陕西西安市43家博物馆推出数字化博物馆,通过展览资讯、语音导览、VR等方式切实做到温情不打烊、精彩不缺席。这次《意见》专门对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文化专网作出部署,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赋能文化传播,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裸眼3D等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打造远程式、沉浸式、定制化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大观园”,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必须倍加珍惜呵护,让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把实物载体的文化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加工,建设中华文化数据库,有利于打造永恒的文化宝藏,更有利于文化交流。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00余个洞窟的图像采集、100余个洞窟的图像处理,对4.5万张底片进行数字化,“数字敦煌”摸索出“互联网+中华文明”的创新之路。这次《意见》对中华文化数据库数据入库标准、监管体系和统筹利用作出具体安排。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必将让中华文化腾“云”驾“数”、大放异彩。
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互联网不仅丰富了文化传播新渠道,而且创造了文化消费新市场。这次《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把文化数据变为新的生产要素,通过构建云游戏、云演艺、云展览、云旅游等全新数字化应用场景,文化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和广阔的发展机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加持文化产业,必将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林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