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珍 国家级传承人:中国烹饪大师、高级面点师、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商粮供明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优秀女企业家以及省和市党代会代表、《中国淮扬菜》丛书“点心”主编。富春的原领头人,被誉为“点心王国女状元”的中国烹饪大师。
15岁即从师学艺,专攻美点制作。磨刀,剁馅,擀皮子,捏包子,“身不离案板,手不离面杆”。长年累月遥艰苦磨砺,加上心灵手巧,她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擀、捏、斩、剁、蒸等面点基本功。“熟”能生巧。60年代初,在扬州地区青工技术比赛中,徐永珍以2分钟擀出72张饺皮的惊人速度,夺得第一名。扬州市团委、扬州市总工会为她颁发了荣誉证书。“巧姑娘”的美名霎时传遍了大街小巷。
1984年,江苏省首届美食杯烹饪大赛在南京隆重举行。“巧姑娘”徐永珍凭着久经磨练的坚实功底、日积月累的娴熟技艺,又一次充满信心地登上了赛台。果然,以“玉果粉点”、“双麻酥饼”、“野鸭菜包”等面点制作技压群芳,一举夺得最佳点心师的桂冠,成为江苏省第一位“点心女状元”。
后来,在1988年和1993年的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烹饪大赛,徐永珍又个人独得3枚奖牌,并奋力夺得了团体金牌。
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徐永珍还十分注重创新。她说,创新,才是烹饪发展的生命。包子,以前只有几个品种,而今,已有白玉包、海参包、野鸭菜包、萝卜丝包、干菜包、生菜包、雪菜包、荠菜包等新品种多达三十余种,而且不断推出,不断创新。至于肉蒸饺这些单一品种,也相继推出了麻辣鸡饺、鲜贝饺、蟹黄鱼翅饺等十余种。她还创制了“玉果粉点”“月宫玉兔”、“三鲜雪梨”、“鸳鸯枣泥”等数十个点心新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1997年,徐永珍继在东瀛表演之后,又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代表、全国女点心师唯一的代表,随中国技能工人访法观摩表演团去了法兰西。她超人的美点技艺,震惊了欧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