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舒雅 扬州发布记者 朱轩卿
“我今天给大家讲个小故事。”27日,沙头镇西江生态园内的草垛子城市书房,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老战士刘福才慷慨激昂地对台下“红领巾”授课。一场党史课,讲出了“书香气”,更“接地气”。
书香气
党史课搬进城市书房,忆苦思甜不忘感党恩
“小朋友,大家知道我们所在的草垛子书房是怎么来的吗?”党课一开始,刘福才就向少先队员们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我知道!”一位“红领巾”抢先回答:“用草堆起来的书房!”此言一出,大家笑了。
“在我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可不比现在。大家要干农活,干活的间隙,躺在草垛子上看书,是那个年代最惬意的时光。”收起笑容,刘福才对“红领巾”们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条件好了,在田园风光里建起了草垛子书房,时刻提醒我们要多读书、多看书。”
经历过战争的刘福才深知,和平对一代人的重要性。他勉励小朋友们,要珍惜和平年代光景,利用大好时光多读书,用知识的力量不断充实自己。
接地气
把党史教育融为实际行动,关爱老兵晚年生活
把党史教育“课堂”搬进草垛子书房,沙头镇还是第一次。“草垛子书房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我们农家子弟通过读书,不断向上求索的姿态。”沙头镇党委书记邵海峰表示,沙头镇将把党史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实惠。
沙头镇“扬州菜篮子基地”的名号远近闻名,鲜为人知的是,沙头镇还是扬州有名的“老兵大镇”。作为沙头镇退役军人事务站站长,衡中强对全镇老兵情况如数家珍:“在世的参加过战争的老兵还有8人,其中参加过解放战争的1人、抗美援朝战争的4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2人、抗美援越的1人。”
“老兵是我们沙头不可多得的‘财富’。”作为和老兵们走得最亲近的人,衡中强逢年过节都要慰问老兵,询问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应该做的。”衡中强说,老兵们也乐于参加各类活动,把战争年代的故事用口述的方式传承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