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奋力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行稳致远

2023年03月 16日 11:10 | 来源: 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强调,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要铆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文章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精神,切实扛起江苏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光荣使命,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激励全省上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奋力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行稳致远,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强国必须强农,农强方能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饱含着对江苏“三农”工作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充分彰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政治担当,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江苏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新时代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指引下,江苏把建设高水平农业强省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依靠持续努力端稳了饭碗,拥有较为齐全的农业产业类型,具备雄厚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筑牢了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厚实家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正在江苏徐徐展开。

产业旺则农村兴。以产业兴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让乡村共富路越走越宽,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乡村发展从“输血”转向“造血”,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要以延长产业链好人提高商品率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企业化,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高质量产业链。要持续开展补链、延链、锻链行动,通过产业布局再优化、科技赋能再提升、融合潜力再挖掘、发展机制再完善,切实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江苏这些年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围绕“苏韵乡情”,紧扣“乡产”“乡游”“乡食”“乡宿”,鼓励地方创特色品牌,让农业休闲旅游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环境是乡村的“底色”,美丽乡村是颜值气质兼修。农民过去是想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要生存,现在是要生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树牢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鲜明导向,聚焦让农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乡村建设新实践。今年将创建130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培育形成一批融山水、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点”向“面”延伸拓展。同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珍惜乡村的一花一木、一庭一院、一山一水,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

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以政策聚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聚集高地。强化“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积极发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新农人,让乡土人才人尽其才,扩大社会参与提升聚合力。要以环境聚人才,为促进乡村振兴聚英才蓄势能。要以服务聚人才,让人才心无旁骛投身乡村振兴。在培养上用心,在服务上用情,在使用上用力,以人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的“沃土”,开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之花”。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真正把广大农民的创造潜力转化为农业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谱写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江苏的辉煌篇章。(陈宝泉/文)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