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韦明铧:爱恨情仇武则天

2025年01月 08日 09:29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韦明铧

武则天,名武曌,荆州都督武士彟(注:音yuē)次女。武则天可谓古今奇女子,性巧慧,多权术,人称武媚娘,系唐高宗李治皇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生母。她擅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但是出生之地有山西并州、四川广元、江苏扬州、陕西长安诸说。

武则天可能生于扬州的依据,是《攀龙台碑》。此碑为武则天时吏部尚书、中书令李峤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所撰。碑文没有直接指明武则天的出生之地,但记载了武士彟再娶续妻和任职扬州的时间。按照《攀龙台碑》,武士彟于武德三年(620)封为工部尚书,丧妻;于武德四年由高祖亲自主婚,娶隋朝宗室杨达之女为妻;武德八年,出任栓校扬州都督府长史。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其父于公元625年调任扬州。可知武则天即使不是生于扬州,也必然在襁褓之中随父来到扬州。按照碑中所记,武则天至少随父在扬州生活过。要而言之,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原在长安担任工部尚书,后辗转各地任职,武则天跟随父亲的宦迹流寓各地。武德八年,扬州都督李孝恭被诬谋反,被捕入狱,任李神符为扬州都督,武士彟为扬州都督府长史。于是,武则天跟随全家迁至扬州。武士彟到扬州任上,发现扬州治理混乱,于是平叛抚民,稳定局势,又把州治从丹阳迁至江都。在他的治理下,扬州城歌舞升平,一派繁荣。此时京师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召回武士彟,授予豫州都督要职,武则天也随父来到豫州。

有人说,武则天的童年,经历了扬州的烟雨,豫州的山水,利州的奇景,荆州的风帆,并州的飞雁。这些丰富的经历陶冶了她的性情,培养了她的胆识,也构成了她的复杂人格。

扬州对于武则天来说,是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理应记忆美好。但扬州对于武则天来说,也是徐敬业起兵反对她的地方,著名的《讨武曌檄》是骆宾王在扬州一挥而就的。因此,武则天对扬州可谓爱恨交织,五味杂陈。

显庆五年(660),高宗患头风之疾,武则天代理朝政。高宗原打算废除武则天皇后之位,可是诏书尚未拟好,武氏已得到消息,此后高宗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听政。弘道元年(683)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军国大事均由武则天决定。武氏的独裁,引起宗室不满。垂拱四年(688)七月,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及琅琊王李冲父子相继在博州(今山东聊城)和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反对武则天。

当时在扬州领兵的英国公徐敬业,也对武氏十分不满。徐敬业是徐茂公之孙,徐茂公曾追随唐太宗平定四方,战功显赫。徐敬业认为武则天好比牝鸡司晨,便在扬州发动叛乱,自称匡复府大将军。为师出有名,徐敬业特请当时正在扬州的骆宾王,写下千古檄文《讨武曌檄》。

《讨武曌檄》文笔犀利,辞藻华丽,痛斥武则天大逆不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资治通鉴》记载,太后见此檄文,问曰:“谁所为?”对曰:“骆宾王。”太后曰:“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武则天在读到煽情之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叹道:“这是宰相的罪过啊,这样的人才居然任其流落民间!”由此可知武则天的气度。不过徐敬业的造反虽然气势汹汹,但很快就失败了,他自己也被部下所杀。

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武则天有《垂拱集》,《全唐诗》录其诗。武氏诗文众多,最有名的一首,当数所有刻印佛经的开头四句,称其“开经偈”,即为武氏手笔:“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武氏有《如意娘》诗云:“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从此诗看来,武则天虽称人主,也还有脂粉气息。

作者简介:

一级作家,扬州市政府表彰的当代文化名人,扬州市名师工作室导师。出版著作七十种。获得国家图书奖、华东图书奖、华东田汉戏剧理论奖、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理论奖。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