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中国地图

2025年01月 09日 08:13 | 来源: 扬州日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 王太生

少年时,我花八分钱,买回一张中国地图。我把八分钱的风景贴在石灰粉墙上,每天趴在那儿张望,听到广播匣子里,新闻发生的那些地方,我会用铅笔在上面找到一个对应的小黑点,想象那儿有一棵树,树下站着一个人,风摇曳着树的影子。

没有去过的小黑点,就像一粒被膨化的小米粒,在心中放大,那儿有一个人、一种食物,在等着我。

少年为什么喜欢流浪?是因为向往故乡以外的风景和远方的爱情。心灵流浪地,是诗歌,或一份具象,就像我读过的荷花淀派作品,从此记住,中国北方有一大片芦苇、一大片水。

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出生的地方,但可以向往远处的风景。说起来,我那时想去的地方竟和食物有关。比如,我没有吃过西北的羊肉泡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在我的身边,如果用心去找,其实也可以吃到,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情境,我想要的是那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语调……锅沿上,铜勺与碗口的清脆碰撞。我喜欢溯流而上,寻找原汁原味的美食故乡。

有些地方,不是不得空去,而是不想很快就去,在心理和情感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前往,内心会有一种慌乱和匆忙。如果真的要去,只需买一张票,拎一件简单的行囊,立马直奔天涯。

想象西安郊外的终南山,那儿从前住着许多隐士,只可惜到现在我都没有去过西安。

我所在的城市,城外四十里的地方有一座机场,每天数十架钢铁大鸟飞向各地,其中有往返西安的航班。我在想,如果哪一天,有酒醉的感觉,上午脚上沾着长江岸边的黏土,从家乡出发,仅两小时就来到这座西部大城,我当然得在古城墙上默默坐一会儿,歇歇脚;也可以一个人倒背着手,在大雁塔下溜达,买一碗我从没吃过的羊肉泡馍,敞开肚皮,豪放地吃顿。晚上乘夜航飞机回到我们这座城市,我看到那些熟悉的房屋、树、河流和庄稼,它们早已站在黑漆漆的夜幕中,等候我多时。回来时,我才发现,其实我真正的心灵流浪地,是在故乡,只不过我从不曾离开,在这儿厮守了几十年。

有的地方,只相闻不相见,我将它设计成初恋情人的模样,保存在某个角落,就像有些东西不要点破,点破了就难以恢复心中原有的模样。

有一年去武汉,动车在皖西山中小站停车一分钟。天堂寨就隐身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十万大山里。想那寨子高高地筑就于白云深处,飞瀑流泉,邻近山巅的半道,陡仄的寨墙用大山的黄石垒就,寨门用松枝的栅栏遮挡,寨墙长满斑驳的苔藓,石缝间摇曳着深黄的枯草……就在我作一番神游之际,动车早已离开。

神游的妙处,在于给你一片狭长的天空。一只鸟,在扑棱着柔软的翅膀。

外婆老家小镇,从地图上看,一粒显示不出的小黑点,它位于东部海岸线,一处向海的地方;大片、大片枯黄的芦苇荡,是冬天丹顶鹤等候鸟越冬栖息的地方。童年时我去过一次,也如一只鸟儿偶然逗留,从此记住了那个小镇。离开那儿已经几十年了,时常梦见,我甚至怀疑自己上辈子是不是那里的一棵树,或者镇外水荡中的一株芦苇。想不到,有一次出差,高速公路竟经过那个地方,小镇就在附近,我想下车看看,但还是戛然止步。几十年了,小镇会不会是原来的样子?回过头望着远去的路牌,我要保存内心深处的那个小镇,在我疲倦时,闭上眼睛,回到云卷云舒,草叶窸窣的绻缱时光。

一个少年与中国地图,心灵流浪目的地,不是许多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人多,那样会拥挤,就显得很矫情。

当然少不了站在高处的遒劲苍茫。站在大山的半腰脊上,看群山连绵起伏,一只鹰的翱翔。我如果有机会到达那些地方,会站在一块石头上,敞开衣襟,登高默默凝望。

每个人都有心灵的故乡。我少年时流浪的地方,一定是空灵的,一帧水墨,濡湿洇润,那大概是在宋朝,米蒂山水。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