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兵
这个店一点儿也不起眼:处于闹市,沿街,没有光鲜亮丽的店招,与周围商店的热闹相比,似乎有些落寞,倘不细心,甚至连门都难找。沿着轻钢楼梯拾级而上,一扇普通的略有锈迹的防盗门,还是关闭着的。
如此低调平常,似乎给人某种神秘感,让人心头满是疑惑,是这里吗?能用餐吗?忍不住掏出手机,核对信息,对啊,就是这里。
也许,见多不怪。现在人们讲究的多是实惠、平淡。街头巷尾的好多店,门面一般,店名还很土,土得掉渣的那种,还有干脆用姓氏作店名,简单直白易记。店主也不贪多求大,一两桌而已,追求的是家常口味。你还别说,这样的店还特别受欢迎,口碑做出来了,自然有市场。敲门进店,触目所及,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连家店,进户门在小区里,为了方便顾客进出,才在沿街墙面新开了一扇门,平时关闭。
落座品茶。忍不住四下张望,小店不大,但环境小雅。一条长长的厚厚的亮亮的原木条凳,上面摆的,除了茶,就是酒。身后的墙上,满满当当的格子里也是酒——来自国外的一个葡萄酒品牌。我对于酒,向来没有好感,也不善饮,但也不反对喝酒,只要你开心,只要不失态,我顶多是陪着。但这一次,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就在这个酒格的最上面,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横写楷书,“不喝酒,你来人间干什么?”似大声喝问,又似低语浅询,仿佛一道题,摆在你面前,在你心头萦绕,无法回避。酒量大的,好回答得很,直接开喝就是;酒量小的,也不要紧,只要有酒胆,多喝一点也无妨;没有酒量的,就会直打嘀咕:来世间,可做的事太多了,喝不喝酒,醉与不醉,恐怕也不是一个事,哪里一定要喝酒哦!要是不想喝,理由千万条,总能找到合适的。
喝酒是要看心情的。心情好,多喝两杯也不会醉,心情不好,再好的酒,都是苦涩的,难以下咽的。不过不用愁,店主已经为你酝酿好了,铺垫好了。不管你心情有多糟糕,只要你走进这里,心情就会变轻松。转转身,矮墙边,摆着绿色盆栽花卉,紧挨着的墙上,一边刻着“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边刻着“邀月、听风、等雨”。故事是最好的下酒菜,有了故事,酒杯就会响起来;没有故事,也不要紧,只要端起酒杯,就会有故事了。有酒有故事,有故事有酒,发生在哪?想起来了,这家店要不要去?得去,讲故事呢。即使不喝酒,也不要紧的,坐着品茶,看窗外,发发呆,愣愣神,也是一种享受,毕竟,有清风明月相伴,有雨打芭蕉为邻,还有茶香酒味环绕,不失为雅趣。
其实,喝不喝酒,完全在于自己的意愿。想喝随意,不想喝,再好的酒,也诱惑不动。但这里是做什么的,做酒生意的,店主的小心思,能绕过你?既然来了,能不喝?这不,条凳上,你面前,就是一把立着的扇面,对着你的一面,写着“不死之酒”。酒就是酒,哪还有不死之酒的道理。把扇面放在这里,老板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酒,没有死或活的道理,只有好与孬的区别。在这里说不死之酒,其实讲的是酒的品质,隐约地告诉你,这个酒的韵味,需要你去慢慢地体会。
这还不算什么。当你就位,准备用餐时,抬头一看,又是一幅书法作品,这回是草书“拿酒来”。写得有点狂放不羁,尤其是“酒”字,偏旁三点水颠颠的,滴滴的,歪歪的,好似酒跑出来了,还有来字,一撇一捺,长长的,晃晃的,弯弯的,仿佛客人酒喝多了,走路不稳的姿态。这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其实,这个不是店家最关心的,店家真正的想法是:来都来了,聚也聚了,没有酒,似乎就少了氛围。宽心应是酒。店家的生意在于酒,饭菜只是下酒的料。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亲旧叙阔,看来光有酒还不行,得有琴。弹琴一曲,浊酒一杯,酒,是不是会卖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