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我是进民政局领过两次结婚证的人。一提到这个话题,妻子就忍不住怪我爱折腾。换领新结婚证的原因是我改了名字。
改名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了名字后,有好几次使用户口本时,看到我户口本上有“曾用名”,就有人追问我是怎么改名成功的,然后大呼羡慕并大倒苦水的时候,我真的意识到改名字的不易。
我改名其实也不容易的。从学生时代萌生改名的想法到真正付诸行动,历经二十余年,其间有过多次改名的想法。
在学生时代,我就对自己的名字很不满意,因为在老家,我这个姓氏挺多,和我同名的亦不少。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竟然有三个和我同名同姓的,结果连老师都搞不清,排名最后的一个给了我。当时就想改掉名字,只是终究没有勇气提出来,但改名的想法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冒了芽。
我对名字不满意有以下几点:我的姓读音为“Ju”,名读音又是单字“Jun”,两个音都是音平,读起来比较拗口,名为两个字的话,读起来要比单字读起来顺口。也为了避免重名尴尬,初中时期我就给自己取了“笔名”——恒君。关于这个笔名,也是有考究的:在老家,我家祖孙三代的排行分别是永、德、恒,爷爷和爸爸的名字中都带了排行,爷爷鞠永庆,父亲鞠德华。到我的时候,不知怎的,没有带进去,因此我在笔名中选用了“恒”字,再将名的读音“Jun”定在了“君”上,“恒君”名字寓意为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温文尔雅,无论是从哪方面看,都比原来强。但那时也只是将“恒君”用作笔名,并没有勇气去真正改名。直到在我工作后的一个夏天接到了一个电话后,才下定决心将改名的想法落实。
那天,我突然接到一陌生女子电话,刚接通,对方就劈头盖脸地发问:“你怎么回事,不是说没钱的吗,怎么还有钱买房子?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还好不是当面,那怒气冲冲的语气,真让人吃不消。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次因同名同姓产生的误会。那是我在某个楼盘售楼处登记信息,留下了姓名和电话号码,而售楼处并未保密,电话中的那位把我当作了她家的了。这么小概率事件居然被我碰到了,也真是“缘分”,令人啼笑皆非。
那年暑假,我正式启动“改名”行动。我先是到相关部门咨询,工作人员递给我一张申请表,要我写出申请理由,并自行前往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审核。我认真填写了申请理由,大致如下:1.本地有重名的,且给我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2.为了体现家族文脉、传统文化,将排行带进去;3.高中、大学时代写文章就已用过这个名作为笔名;4.“恒君”这个名,目前没有发现重名等等。
带着申请表来到辖区派出所,民警拿着单子查看,一脸狐疑,估计他看到我到这个年龄改名字,有点不理解。果然,他问我,改名后许多证件需要变更,你不嫌麻烦啊?我斩钉截铁地说:“不怕麻烦,我预备了这一个暑假的时间来跑、来变更。”或许是看出了我的决绝,也或许是我的改名理由充分且合理,审批通过了。民警说还要邮寄到大市去审核。经过漫长的等待,名字算是改好了,因为太开心,我已记不清其他细节了。接下来的就是变更各种证件信息:身份证,户口本,教师资格证,保险单……还有结婚证!
对于变更结婚证,妻子虽有微词但也理解我。再次到民政局拍结婚证照片,妻子觉得尴尬。幸亏工作人员善解人意的一句话,让妻子喜笑颜开。在收回旧证时,她“讶异”地说:“啊呀,你们说说是怎么保养的,怎么结婚这么多年了,看上去比以前还年轻啊,这证领得值呢!”妻子拿着新结婚证冲我歪了歪嘴巴,说道:“你真烦,下次我也改名,也烦你一次!”
■鞠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