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金沙人:大涤草堂能卖包子吗?

2025年01月 09日 08:14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绘图 沈江江

金沙人

这样的发问尽管很纠结,但在当下似乎还有讨论的必要。扬州古城更新亮点频出,先是东关街、皮市街、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因烟火气与文艺范交融而火出了圈,后是广陵有盐的新中式美学设计被交口赞誉,再就是新近小秦淮街区的粉墨登场。一条小秦淮河见证了沧桑岁月,浓缩了历史记忆,承载了文化积淀。这里有高光时刻的历史遗存龙头关,有贤达报效家乡兴建的大东门桥,有商贾云集的盐商老宅,有烧香拜佛的庙庵,有文人雅士挥毫泼墨的遗韵,有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等等。

贯穿古城南北的小秦淮河历史上热闹非凡,是另一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人戏言,小秦淮河南端是滚滚红尘,北端是遁入空门。言下之意是,南河下市井生活生机盎然,小秦淮河北端是修身养性与世无争,其实也未必尽然。大东门桥的车水马龙,彩衣街的生意兴隆,自古及今并未改变,但河边的庵堂、文人的雅室却闹中取静,清净庵、大涤草堂的记载在《扬州画舫录》里清晰可见。可惜的是,这些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各个不同时期的杂乱无章建筑,老破小有碍观瞻,脏乱差影响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升景观水平,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不仅是居民的迫切愿望,而且也是城市焕新的内在要求。

市城控集团依照规划设计要求,通过留改拆补,让小秦淮街区与古城风貌浑然一体,青砖黛瓦的建筑古风犹存,镶嵌其中的石舫画龙点睛,错落有致的小品赏心悦目,尤为亮眼的是新添的清净庵和大涤草堂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扬州文人对大涤草堂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对片石山房仅存的叠石孤作并不满足,迫切希望恢复号称苦瓜和尚的石涛寓所大涤草堂,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大涤草堂建成开放后游客络绎不绝,社会给予了普遍好评。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在评价多元的社会很正常。有的对现在恢复的大涤草堂是不是在原址怀疑,可以确切地说,专家通过历史文献的考证,现址的大方位不会错。也有人对现在的建筑形制和内在景观提出疑问,凭什么把大涤草堂建成现在的样子。设计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们根据历史资料,结合苦瓜和尚的生活习性和审美趣味,拿出了与其审美风格相符的建筑设计。前后两进小院,依河而建,叠石假山将建筑连为一体,绿荫环绕,曲径通幽,闹中取静,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在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资料的情况下,仅凭零星记载,设计师能拿出这样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

至于说恢复后的大涤草堂该怎么利用更是众说纷纭。现在的大涤草堂是一个公共空间,免费对外开放,顺带开个茶馆,卖扬州包子,对此有人有意见。有的说开茶馆卖包子拉低了大涤草堂的品位,有的说本来就不应该卖早茶,只能作为有关苦瓜和尚学术交流的场所。他们大多是饱学之士,要么吹拉弹唱,要么琴棋书画,要么著书立说,要么能说会道,对苦瓜和尚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对其艺术造诣推崇备至,对其历史贡献赞不绝口,产生如上想法一点也不奇怪。我由衷钦佩他们对纯艺术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敬重,但对如何利用文化资源有些个人看法。

看问题有不同的立场,解决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的思路。大涤草堂复建后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顺带卖点扬州包子,在我看来在当下还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放眼全城,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众多,不作营业用的对外开放效果究竟怎样,不用我多说,大家心里有数。这种纯而又纯没有多少内容展陈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很少门庭若市,大多时候冷冷清清。这次大涤草堂借助彩衣街的人气,引进扬州包子等地方小吃,倒不失为吸引人流的一种好方法,也符合历史文化保护活化利用的基本原则。文化经济一体两面,本来彼此相融,共生共长,何必要弄出一个非此即彼的僵局出来。游人在此歇个脚,喝个茶,吃个包子,顺便领略一下苦瓜和尚的风采,并不妨碍爱好者对苦瓜和尚的学术交流,两者并不冲突,相反还会促进苦瓜和尚的文化传播。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文化建设花钱天经地义,但也应考虑如何赚钱,彰显文化价值。文化发展从单纯的价值保护正在向价值赋能转变,通过活化文化资源催生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发展水平,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文化建设的经济思维使文化充满生机活力,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正在用聪明才智使文化变现,创造财富,自食其力,造福于民。对大涤草堂卖包子这样的尝试,大家不妨给予更多的耐心,也许这样的业态并不是最好,但他们已迈出活化文化资源的第一步,探索的积极性需要保护,后续如何做得更好还需更多的社会支持。

其实想想苦瓜和尚的一生,再看看大涤草堂卖包子,一切皆会释然。苦瓜和尚虽出身皇族,但命运多舛,一生以卖画为生,也想出人头地,但命运却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生前潦倒,死后成名。大涤草堂也许有文人雅集,但更多的是苦瓜和尚安身立命之所,书画买卖之处,一切都是为了实用。如苦瓜和尚地下有知,大涤草堂有人要将此作为没有烟火气人情味的殿堂,肯定要发急,装什斯文,我本来就是世俗之人,也想显姓扬名出人头地,何必这样刻意神化我!我苦瓜和尚如能对你们有用,你们大可放手去用,用不着怕我不高兴,用得越多我越高兴。

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当一种文化对经济社会都没用了,它还有价值吗?让文化火起来、活下来、传下去,只有不断反复使用才是正途。那种把文化供起来的做法,貌似神圣,实则荒唐。文化不应是嘴上的口号,更应是经世济民的行动。文化人有经济思维,企业家有文化情怀,这样的文化建设才是时代需要的。由此看来,大涤草堂能不能卖包子这样的话题本来就无需讨论。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