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坚
从北京签约回来,我心无旁骛,一头扎进《元红》小说文本的收尾写作中。
原来北京出版社担心夜长梦多,没等我写完这部小说便催着把图书出版合同签定了,真乃煞费苦心,令人感动。《元红》的小说结构以一条主线和一条辅线平行推进,基本上是按地点转换顺序展开的,这从小说目录上也可以看出来。全书共十个部分,最后部分“盐城”既是高潮,又有故事情节的反转,更是重要的收官部分,我丝毫不敢有松懈之心。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收官就得收得巧妙、结实,让作品余味无穷,让读者欲罢不能。
仅仅一个礼拜,我便结束了收尾写作。跟着紧锣密鼓地从头开始修改润色,又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把稿件通过邮件传给北京的陈飞——他是这本书的主要责编。
陈飞是位资深编辑,行动力非常强,十天后便发来反馈意见:一是收官部分非常好,情节出人意料,情理上却恰如其分;二是本书体量上有些尴尬,出一本书嫌厚,出上下册略薄,为了便于定价,建议删掉几万字。我一听大惊失色,说怎么可以删呢,这不等于好好的一个人要活生生地割他的肉,截他的肢吗?他说不是割肉截肢,而是瘦身,使之更结实、更干练。跟着又表示北京出版社不同于地方普通出版社,对于图书内容把关是非常严格的,你这本书也存在比较敏感的描写和容易惹上争议的内容,做一些删减是必须的。我赌气地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删减不了。陈飞在那边笑了,说不要我烦神,这是他们编辑的事,精减后的文本会让我满意的。我无可奈何,心想之前不说删减,签约后却来这一出,江湖上套路真多!罢罢,随他们去吧。
还真不能不佩服出版社编辑的专业能力,一个月后陈飞把新书稿打印本挂号寄到扬州,我马上展开阅读,原本以为删减之后会出现内容衔接上的断连,想不到十分流畅,反而清爽了不少,一颗忐忑的心总算落到了实处。更让我感动的是,出版社把书稿寄到了住在京城的大名鼎鼎的作家莫言、影视人海岩和评论家李敬泽手中,阅读后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词。
《元红》随即下厂印刷。
9月25日,我乘坐夜班列车踏上了赴京的路途。次日下午两点,《元红》首发式隆重举行,出版社主要领导悉数到场,邀请了北京4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到会,会上我作了《元红》创作报告,众多记者提问热烈,原本安排一个半小时的首发式生生地拖到两个半小时,非常圆满。出版社工作人员紧接着带我赶到西单图书大厦,《元红》已经先两天在这里码垛和布展,我接受了请过来的北京电视台10分钟采访,在文化频道播出。
第二天上午,关于《元红》的采访和书讯便覆盖了京城所有媒体和报纸,网上的消息更是铺天盖地,让我惊异于当代先进文化营销手段的快捷和有效。我接到千里之外的扬州晚报记者赵军打来的电话,说首发式消息也已经发出来了,专门刊登了我和北京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发行人员的合影照片。
《元红》横空出世,我一下子成了文化名人,各种采访络绎不绝。当拿着话筒扛着摄影机的记者涌进我们这个小区时,小区居民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知道真相后都雀跃不已,为小区出了“大作家”由衷地自豪和高兴。
我家乡的泰州日报和电视台也专门派来记者,做专题采访。泰州日报打破了不刊登小说的惯例,每天腾出版面连载《元红》。《元红》的正式出版给家乡争得了大面子。
在时任扬州作协主席杜海的主持和协助下,很短的时间我拿到了加入市作协和省作协的会员证件。至此,我可以说正式登上文坛,完成了一介商贾到专业作家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