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钱新明:九龙口的淮剧画

2025年01月 10日 14:19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钱新明作

前年夏天,央视在盐城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做节目,黄梅戏名家黄新德对我说:这地方冬天来看,才别有洞天呢。夕阳泛波,芦苇摇曳,小舟穿行,淮韵声声,风里都带着歌。淮剧名家陈明矿也一旁以淮歌帮腔:我也想去小镇,听一听建湖原韵,枕着那淮剧的节奏,寻觅那九龙口远古的传说。这是我们做节目前的闲话,此前,有一天的时间熟悉场景,让我们对九龙口与生俱来的淮剧,那片水天一色、荡漾无际的芦苇滩顿生向往。

九龙口是个神秘地方,地处万顷芦荡之间。居射阳湖腹部,由蚬河、林上河、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涧河、城河等九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联结高宝兴水域,故名“九龙口”。九条银河从东南西北不同方位蜿蜒而来,仿佛九条玉龙游走在无垠的绿色地毯上,天光湖影无限绮丽。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尧舜时,有一条黑蟒兴风作浪,荼毒生灵。东海龙王派了他的九个儿子来降服,青龙抱着为民除害的信念,与黑蟒殊死搏斗,最后同归于尽。现在的九条河据说就是九条青龙与黑蟒搏斗时留下的痕沟,在九条河道汇集的地方冒出了一个大土墩。

我认识九龙口不是传说,而是淮剧。到了九龙口不得不让人惊讶,大人小孩张口都会唱淮剧。淮剧的发源地在建湖,在江苏地方戏里,淮剧的韵白是嗲气的,那就是未加腔调的建湖话,听来有点酥软,语调工稳、四声分明,是那种让人瞬间耳朵发热的情绪。百年前,淮剧进上海多有建湖班,后来在沪上成角的多半是建湖籍与阜宁籍的淮剧演员。

几年前,江苏省淮剧团创作了一部叫《小镇》的戏,演的是发生于一个民风淳朴的千年小镇故事。京城一位老企业家,曾在小镇落难而得到救助,于是心怀感恩,在小镇寻找30年前的恩人,并将500万作为酬谢。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如同试金石,拷问着小镇的纯洁和小镇人的道德,由此引发了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剧中的人文背景、乡风习俗亦复制了建湖,模拟了九龙口所在地沙庄古村。这个戏一路走红,在全国进行了巡演。一部戏出名了,生出了一个淮剧景区。不久,淮剧《小镇》落地沙庄,由虚拟情景绎化成实景再现。凭借沙庄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居,修旧复旧,建成了《小镇》中的18个场景,散布景区。整个景区完全弥漫淮剧文化的元素,所有的景区街市里均有淮剧文化、淮剧演唱互动的场馆。沿线依据剧中布景设计的景点,均有剧情相关的扮装演绎。这些前后只用了两年时间建成,九龙口也正式启用淮剧小镇景区的名字。

那年冬末春初,我的“淮剧百戏馆”在淮剧小镇落成,这是应小镇之约的创作,展馆长期展示着我的101幅淮剧戏曲人物画。在江苏的地方剧种里拥有剧种专业戏画馆,淮剧独一家。画这些画,花了5个月时间。画戏画不难,在一个剧种里,画100张不作语言重复的作品比较麻烦。我画《小镇》系列十余幅,一气呵成,以古韵的笔气铺陈出淮剧婉约而又激慷的剧目气质。而画到传统的经典剧目,是要转转脑子的。

《白蛇传》全国各地剧种都演过,怎样画出淮剧的戏份?我在看过京剧、淮剧、婺剧、扬剧的录像后,找出各剧种这出戏里的表现重点,而择出淮剧在这出戏的剧种表现擅长。淮剧形成于里下河以北地区,源于田歌和号子,唱腔的叙事性极富感染力。在淮剧《白蛇传》里“断桥”一折尤为经典,淮剧善于歌唱,激情化的腔板得到张扬,那“自由调”一调多式,多板体的演唱,可以在一个唱段中丰富出复杂的人物情态,让白娘子对许仙那爱怨交织的内心活动,腔调间外化。白娘子埋怨许仙时,并不动手,而是在倾诉,是那种以情感化,文戏表达。我画“断桥”,静态呈现,许仙屈跪,满是悔恨。白娘子双目微眯,千言万语犹未叙尽。再通过小青的情绪毕露,与许仙的对立形成整个画面的冲突戏情。如此这样画下去,淮剧百戏馆的作品有了些特别。

一个景区赋予了主题,根植了地理文化,风景便有了灵魂,四季有了人情,街市有了温度。后来,新德老师有没有冬返九龙口,我不知道。淮剧小镇因了淮剧,冬天里的确也不冰冷。常有不少同行和朋友去了淮剧百戏馆,发图知会我。

钱新明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