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旗:父亲的土地

2025年04月 17日 09:41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徐兴旗

正午的阳光略斜着照进堂屋,父亲扛着钉耙,左裤腿卷在腿弯处,右裤腿耷拉在脚脖上,进了家。父亲吃着为他留的饭菜,望着我们背着书包匆忙走出家门。他满眼期待。

虽然我们不能像父亲那样下田干活,但也没少去地里。圈里的猪直朝栏墙叫唤,寻一篓猪草回来,是放学后的必备功课;栏里的小鸭丰腴得快产蛋,逮田鸡、夹长鱼,少不了在新做的田埂上奔跑;收获季节遗落在地里庄稼,我们得与麻雀争夺,一点点捡起来,颗粒归仓。

农谚说:“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雨水把翻晒一冬的土泡得松软,父亲卷着裤脚赤着脚,踩进的泥里,脚趾缝里钻出褐色的泥浆,仿佛大地正从他身上生长出来。他举起钉耙猛地嵌入土中,再轻轻地一带,空气中散发着泥土腥甜味道,他咧着嘴,仿佛与不远处的麦子一起起身。

农谚还说:“要想水稻长得好,必须拔掉稗子草。”稗草长在地里,和水稻争营养。父亲容不得半根稗草,暑气蒸腾的晌午,他就来到地里,弯下腰,屁股往后一顿,一株膘肥的稗草被他连根拔起,轻抖,抓在手中揉成一团,放到脚下,狠狠地踩到泥土里,稗草很快就会变成稻苗的肥料。父亲全然不顾手掌被草叶割出细小的红痕,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推扯了一下草帽,遮挡住射向面部的阳光,眯眼瞄瞄,又是一株被盯上了。

最后一把麦种被父亲撒下,接下来几天,大锹与秧绳一直黏在父亲的手上,待到笔直的墒沟通到小河时,父亲才蹲下身子查看苗情。记忆中,秋播时节总是多雨。新播的麦子不能被渍,否则会烂根僵苗。因此,每逢下雨,父亲就坐不住了,总是穿好雨衣,赤着脚,拿起墒锹,到地里查看麦地墒沟有没有被堵。他望着雨停田干的土地,回家的脚步恣意起来。

去自家责任地,父亲从未空手而归。先从朝阳的塥边油菜薹开始,带回来在油中一炒,清香扑鼻。父亲带回来的还有一堆蚕豆。我们要去上学了,母亲拿着一串“项链”挂在我们的脖子上,我们欢呼一声,便雀跃般出门了;到放学回家的时候,这串“项链”早就被我们分吃掉了。接下来,各类蔬菜接踵而至,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父亲常说,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向她一伸手,便有什么,从来不会亏待咱们。吃着吃着,我们的个头“噌噌”地长,原本还耷拉在脚面的裤子,竟然露出脚脖来。

有一次,父亲从县上开会居然买回韭菜籽,撒在苏家垛的三分自留地里,那里排水快。父亲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布足草木灰,注意种植密度,及时浇水施肥。在他精心照料下,韭菜生长的速度特别快。一遍韭菜割下来,左右邻居送过还剩许多。望着堆积在家中的韭菜,母亲说:“要不到其他村子卖卖试试。”先是母亲用篮子拎着到村外去,接着逢周末放假,我们抬着去镇上卖。当年下来,我家赚了三千红砖,翻建了厨房。父亲参加全省农民技术员考试,正好有道种植韭菜的附加题目,他把自己的栽植过程全部写上,结果是全县为数不多过关者之一。

日子就这样悠悠地过着,我们从父亲的土地上走出了乡村。他头发花白了许多,脸皱巴巴的,那堆放在墙角边的农具,大锹、扁担上落满了灰尘,蜘蛛网缠绕藕断丝连的。他一直坚守在乡村的土地,步履变得沉重许多,连弯下腰这样简单动作,也明显迟缓。曾几何时,他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也从来不惜力,比如只要他在场头,抬机械的必有他一个;比如送粮的队伍中,扛粮归仓必是他打头阵;比如拓浚水利工程里,龙沟最深处必有他在挖土……

离开村庄的人越来越多,土地被调整到规模种植,父亲骤然间无所适从。

昨天回村,看见父亲正教曾孙辨认蔬菜,他的身影显得比从前矮小了许多。他栽在院墙边水泥路缝隙间的小葱正迎风摇曳着,父亲说这是土地在喘气。“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雨落时,依旧能闻见泥土苏醒的气息。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0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43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10330083号
    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4-87863138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83674号-2
    Copyright 1998-2025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