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伯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在扬州,在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中,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中,在中外宾客佳朋的心目中,“竹西”都是扬州的代名词,一种意蕴优美厚重的意象,如同“烟花三月”一样,成为千古以来人们心生向往之地。
在扬州2500多年的悠悠历史上,竹西既有鲍照《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wèi),人驾肩。廛闬(chán hàn)扑地,歌吹沸天”的扬州壮景,也有姜夔《扬州慢》中“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凄惨悲凉。如今,竹西更有当今文化学者吴献中《新竹西赋》中所描绘的“物换星移,沿运新城应运生;春擘秋装,连云广厦拔地起。公铁水运物流网,江航河运畅无虞。邗沟风光,绿茵四季,生态宜人后花园;商贸集群,靓丽时尚,壹点文创新高地”的时代气韵。
我来扬州工作生活近40年,之前对竹西的印象比较淡泊,近年来,竹西蒸蒸日上,特别是我三进竹西,对它有了重新认知与遐想。
去年,竹西打造原点公园,让我心头一震。我到扬州工作时住在玉器街,与原点公园原址相距不远,这里是古邗沟所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古邗沟成为世界遗产之一。近年来,竹西街道遵循“让古运河重生”要求,竭力打造大运河原点公园。去年公园开放,我特地赶来参观,映入眼帘的是“古邗沟”石碑屹立在公园西侧,邗沟北侧已经全部整治一新,树木花草、滨河步道、运河栈道、古邗沟码头等焕然一新,散步、锻炼、游览的人开始见多。此后,省、市领导相继调研原点公园,这里成为扬州运河遗产焕新的又一重要场所,也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又一重要网红地。从原点出发,古邗沟正呈现出新竹西生机勃勃的变迁样板。我深深感到,流动的史诗,复苏的运河,在竹西佳处闪烁运河璀璨之光,闪耀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之光。
去年11月,竹西又有大动作,建成瓦窑铺展览馆。过去,孤陋寡闻,我对瓦窑铺毫不知晓。如今,一座橙红窑造型展览馆刚刚完工,令人注目。应主人之邀,我过去看看,一看不得了,这里竟在运河之畔,曾经也是厚重人文之地。那天,扬州众多文化学者济济一堂话说瓦窑铺,特别是韦明铧、华干林等学者对以往的瓦窑铺、对未来的新展馆娓娓道来,建言献策,让我大开眼界。“瓦窑一角障斜阳,清磬遥知出上方。搜得琉璃王冢石,不须青草吊雷塘。”这是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吟咏扬州瓦窑铺的一首诗。瓦窑铺因窑而生、因窑而名,因河而建、因河而下,又因驿站而来。据说,瓦窑铺自宋代起因盛产砖瓦而兴盛,成为“家家窑火、户户陶埏(shān)”的砖瓦之乡。当地砖窑炉火纯青,船舶沿运河、长江运输砖瓦,南京明城墙、北京十三陵等地都有瓦窑铺砖瓦的身影。明清时期,瓦窑铺段古运河是漕运、盐运、货运的南北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埠、驿站。这里地势险要,曾驻扎清兵。太平天国运动中,遵王赖文光在此被俘。屡兴屡废的扬州城,历代重建每次都少不了瓦窑铺的砖瓦。瓦窑铺与邵伯镇、湾头镇、东关街一样,是运河沿岸的繁荣集镇。如今,在瓦窑铺村里建起了展览馆,展馆造型如同当年的砖窑,成为文旅新景。当天,竹西街道邀请各方面人士就展馆展陈方式、内容进行意见征询。我在专家们的讲述中,在文旅专业人士的建议中,我看到了当地未来发展的潜力与活力,我想,歌吹竹西前景广阔。
今年3月,我有事再次前往竹西,没有想到,竹西佳处又有新的喜人变化,运河快速路北延工程、立体公路大桥、北沿江高铁在这里交会,区位优势日渐凸显。过去的东北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滨水不见水、靠水不亲水,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当下,瓦窑村、瓦影巷、瓦影湖、窑心路、砖窑文化展览馆、瓦窑会客厅、瓦窑文化广场等一串关于瓦和窑的记忆纷至沓来,田园游乐、乡村露营、彩色稻田、自然研学、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呈现出扬州东北村落古与今的相得益彰。特别是过去老电厂周边,变化之大,难以想象。过去,多次去电厂调研参观,周边一片农田,环境较差,如今,这里呈现出城市片区、工业园区和农村片区相依相存的新景,境内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农业,正加快整合融合,这块“被遗忘的角落”成了市民打卡的新天地。今年清明节日、周末节假日,垂钓、露营、休闲的本地人、外来旅游者纷至沓来,留得住乡愁的记忆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正如吴献中《新竹西赋》所言:“天佑华夏兮新时代,霞蔚竹西兮早韶光。安居乐业兮花草秀,碧水平畴兮稻菽香。大道至简兮干兴邦,踔厉弄潮兮谱华章!”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千年之前,杜牧在竹西路的尽头,撞见了扬州城的繁华。如今,竹西,这个被唐诗宋词浸润的古地名,正在经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折叠。
作者简介:
二级调研员,全国优秀网络评论员,省宣传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