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张安治先生

2025年04月 22日 09:47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后羿射日

避难群

万众一心

■ 尹文

1911年,张安治先生出生于扬州彩衣街上,张氏旧宅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安治先生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入西画班学习油画,师从徐悲鸿、潘玉良等名师,并选修吕凤子、汪采白中国画课程,向宗白华学习美学,向汪东、吴梅学诗词。1935年任中央大学助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应徐悲鸿先生之召,张安治到广西桂林协助筹办桂林美术学院。临行之前,张安治先生的母亲手书“为国为家”,鼓励他投身抗日救亡的历史洪流。

张安治先生于1936年创作油画《群力》,表现齐心协力的中国工人,在铁轨上奋力推动矿车的劳动场面,寓意民族团结,战胜困难,这幅作品入选1936年第一届中国美术作品展,并由《良友》画报发表,后由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面对敌机的无差别轰炸,中国空军奋战长空。为了鼓舞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士气,张安治先生创作了油画《后羿射日》,以中国古代神话“羿射九日”,鼓舞中国空军抗战必胜。此画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于1943年在贵阳展览后,被中国防空学院收藏,是一幅与徐悲鸿《会师东京》一样重要的抗战美术作品。

在广西桂林,张安治先生等人自筹资金创办《黎明》旬刊。举办广西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讲习班,并赴湖北浠水抗战前线写生。与新婚妻子沈其萃合编《群众如何抗战》画册。与广西美术会联合举办“救济难胞画展”,在街头举办“抗敌宣传画流动展”,筹办“募款劳军画展”。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战时美展”,编印《抗敌画报》。

1940年,张安治先生创作中国画《避难群》,此画高150厘米,长260厘米,表现在防空警报下的避难人群。画面有30多人,其中执扇打伞者,盲人背负者,头顶提篮者,肩负小儿者,背负婴儿者,肩挑行李者,敞胸扛箱者,急于奔跑者,手提箱笼者,回首顾盼者,招手喝道者,人流熙熙攘攘,充斥画面,留下了抗战时期,广西平民躲避敌机轰炸的状况。

1942年,张安治先生创作中国画《万众一心》,表现中国工人拉石磙压路的劳动场面。此幅巨作在战争年代中,由于战乱而下落不明。

由于张安治先生的杰出才干,徐悲鸿先生聘张安治为成立于四川盘溪的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兼任秘书。1946年抗战胜利后,张安治先生与陈晓南、费成武、张倩英等赴英国留学。赴伦敦大学科塔艺术研究院进修,在英国举办“当代中国画展”,在剑桥、牛津举办“张安治画展”。新中国成立后,张安治先生由英国伦敦返回北京,任政务院典礼局美术设计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举办“张安治、吴冠中江南写生画展”。1976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任教,并赴美国纽约大学讲学,举办“张安治画展”。广陵古籍出版社出版张安治《漓江吟》线装诗文集,回顾了抗战时期张安治在广西的战斗生活。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0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43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10330083号
    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4-87863138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83674号-2
    Copyright 1998-2025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