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翠苗
在我们家套房的角落里,至今还放着以前用过的一只广播。经过了多年岁月的沉淀,当年刷了的红漆早已斑驳剥落,它像极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饱经岁月的雪雨风霜后,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还坚守着对岁月的守望。
原先的广播是铁质的,黑黢黢的外表,装在廊檐下一点也不美观,喜好捣鼓的父亲便去庄上木匠家要了些边角料,做成了正方体的木盒子,然后刷了红漆后罩在那个广播喇叭的外面,穿上红色“外套”的广播,大气又美观。
每天清晨,当清新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时,父母亲便立即起床,烧早饭、拎缸水、喂家禽、扫院落……整个村庄的炊烟也如约好似的袅袅升起,变幻出各种姿势升腾在村庄的上空。广播,此刻也是整个村庄的闹钟。
广播里首先播报的是《高邮新闻》,从新闻中可以了解周边地区发生的大小事件。六点半,准时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那激昂人心的旋律响起时,喜欢赖床的我便穿衣起床,在洗漱及吃早饭的过程中,美美享受着广播里的节目带来的听觉盛宴。半小时的新闻结束后,广播里传来了“嘀、嘀、嘀”的报时声,播音员铿锵有力的播报声随即响起——“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七点整”。听及此,吃好早饭的我们在“日光穿树晓烟低”的早晨走向了学校,一路上听鸟鸣虫唱,乡村田园无喧嚣,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快乐又自在啊!
饭前,清新悠扬的旋律声如期而至,在屋旁干活的父亲催促母亲赶快回去做饭,因为上学娃要回来吃饭,再忙也不能耽误饭点啊。母亲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奔向灶间淘米做饭。不一会儿,整个村庄的上空又炊烟袅袅。母亲做好午饭时,我们也放学到家,吃着可口的饭菜,听着广播里的节目,心情那叫一个美呀!不知不觉中,广播里的节目已接近尾声,父母亲一听,赶紧催促我们:“广播都走了,还不上学去?”没奈何,贪玩的我们再次迈步走向学校。
傍晚时分,太阳正悄悄西沉,广播声又照常响起,远处的天边已被夕阳染成了橘红色,各家的烟囱已陆续升腾起了炊烟。听见广播声,父母亲扛着农具走在回家的田埂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母亲走得很急,院门的钥匙还在她兜里揣着呢,娃们放学要进门,而且还有一趟鸭与鹅要往栏里赶呢,回去迟了没准那些家伙又去别家“混吃混住”了,母亲一路小跑,还好,那些家伙正站在院墙的铁门外,伸长了脑袋朝院子里张望着。
以前的生活信息,几乎都来自于广播,每天的《天气预报》也自然成了庄稼的守护神。关心天气变化,是父母亲每天的必修课,他们好为第二天的劳作做好打算。
我最喜欢每周六晚上的《文艺百花园》那档点歌节目,甜美的音乐声如窗外皎洁的月光轻抚着房间里的每个角落,不知不觉中,我竟头枕着百花园中的优美旋律慢慢进入了梦乡。
长大后离别家乡的我,心中依然对家乡电台念念不忘,每每思念亲人时,我便执笔写信寄回家乡,为他们点歌送上祝福。虽然远在他乡,无法听见歌声,但从他们的来信中得知,他们已收到了我的祝福,于那方信纸上,我分明看见了他们喜笑颜开的幸福模样。
好怀念小时候广播相伴的时光,怀念播音员以声传情,以音绘梦的播报声,他们的声音如春风拂面,充满了温柔的力量。旧时光里的广播,它是我们成长路上一抹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