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庄晓明:苏东坡的“赤壁”(下)

2025年06月 12日 09:38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庄晓明

曹操的对手,东吴年轻的军事统帅,周瑜,他既非浪漫的诗人——他有着冷静客观的算计;亦非势利的政客——他坚决反对政客们的投降主张。周瑜与他的合作者诸葛亮,将战争中的“诡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沉溺于幻觉中的曹操与他的雄心,陷于赤壁的熊熊大火之中。年轻的周瑜,得到了他所向往的一切,战功,荣誉,美人……在江山如画的背景中,他羽扇纶巾,亮相着儒将的风度。然而,这一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褪色——周瑜与他的胜利,遇上了一个不可战胜的,且无法向其挥舞兵器的对手——时间。他无奈地看着自己拥有的一切,被时间瓦解着,以至于600年后,一位晚唐的诗人,须从一把锈蚀的兵器,才能辨认出那场战争与它的幸运的胜利者……唯一轮江月沉静如昔。

江月在等待苏东坡的来临——苏东坡如期而临。黄州两年多时间的准备后,苏东坡于元丰二年七月,发起了他的诗歌的“赤壁之战”,战役由《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三个阶段组成:《前赤壁赋》,建立在曹操的由胜而败,短暂人生的幻变无常之上,而试图寻一个不变的角度,以观察并得到一个永恒的世界;《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建立在胜利者周瑜的雄姿英发,转瞬又为大江东去的时间淘洗为一场梦幻之上,提示欲得到真正的永恒,须以“一樽还酹江月”的姿态,将短暂的人生契入诗的永恒;《后赤壁赋》是前两个阶段的发展、超越后,诗人对纯粹的诗性赤壁的一次游历。这三个阶段是苏东坡的“赤壁之战”的有机织体,逐层递进,不可分割,否则战役便失去了整体的宏大气魄。

《前赤壁赋》中,苏东坡使用了一个“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战略。这一段著名的诗性哲学,以对流动的水,盈虚的月——实际上,月的盈虚升落亦是一种流水的状态的探讨而展开:若从变化的角度来看,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何曾有过片刻停留;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都是永恒地存在着的。对于“变化的角度”,比较容易理解,每一个敏感的人类,都能切身地体味着生命为无情的时间所裹挟、消逝的无奈,孔子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赫拉克利特的哲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取的都是这一角度;然而,本能地追求永生的人类,无疑又不愿接受这种被动的处境,他总试图寻一恒定的立脚之地,以从容观察世界,契入不朽,并拯救自己。佛教的轮回说,唯物主义的物质不灭论,都能为苏东坡的“不变的角度”提供支持,但在苏东坡的“赤壁”,进入这一“不变的角度”的最好入口还是“江月”。高洁、永恒的明月,早已是古典诗人们心目中的一种诗的象征。它不仅高悬于天空,还凭借江水的倒映,来到我们身边,如那些不朽的诗句,伴随我们的日常。当苏东坡将他杯中的酒祭祀江月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他已将一切都托付与了诗——唯有它,方能最终超越一切,抚慰一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道尽了一种诗的无尽,诗的永恒。

《后赤壁赋》,写于《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3个月之后,历来对它的重视不及前两个阶段,实为一种眼光的缺陷。它是对前两个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并显示了苏东坡独特的伟大——它记叙了一个无限与有限并存于一体的诗人,对永恒的大自然的一次诗性游历,澄澈而深邃,伟大而苍凉。这一阶段,没有了尘世的成败得失,没有了时间流逝的忧怀,苏东坡只关心着友谊与酒。一切都像木叶一般脱落了,他获得了一种至高的从容,看到了自己投射在大地上的影子——它来自明月的观照,亦似乎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当他与友人再次游历赤壁时,欣喜地发现江山已变得不似此前——理所当然地不似此前。浓郁的象征意味,一直伴随着苏东坡的行迹——当他邀朋友们一同攀向赤壁之巅时,朋友们都不肯,当然亦不能——能攀到“赤壁之巅”的,古今能有几人!苏东坡只好束好衣服,独自一人穿越灌木荆棘,终于寻得一条小径,抵达了最高处。在这没有了任何视线遮蔽的另一处世界,苏东坡独自与苍鹰相伴,他的呼声,随即化为山谷的回应,他与永恒的大自然达成了一种神奇的相互契入,已不知身置何处。然而,此时,对于这个立于“赤壁之巅”,这个无限与有限并存于一体的诗人,他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宿命出现了:一方面,他的诗之翅翼载着他的生命,快乐地穿越于大自然的永恒之中;另一方面,他的有限的躯体,面对大自然的无限深邃,又有着一种被吞噬的惧意,而感到高处的不胜寒意……于是,诗人终于又回到他的小舟,随意漂流。

《后赤壁赋》的最后一段,是苏东坡的梦中与一个道士——仙鹤的幻身颇具神秘色彩的对话:道士问他赤壁之游快乐么?当然快乐,然而是一种非尘世间的快乐,语言实难以表达。于是苏东坡便反问道士姓名,心想,他是谁?怎么如此熟悉而又陌生。而道士笑而不答——他之所以要笑,是因为这个暂寓人间之梦的苏东坡,竟不能识他这个进入了永恒之境的苏东坡了——这极富寓意的一幕,并非仅仅是庄周梦蝶的进一层戏剧化。

作者简介:

曾在各大刊物发表诗歌、评论、随笔、小说若干。已出版有诗文集11部。作品入选多种选集。诗集《形与影》获第二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现居于扬州。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0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43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10330083号
    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4-87863138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83674号-2
    Copyright 1998-2025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