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石
外孙女昨天就跟我念叨,说周六下午想去图书馆。我想反正周末也没有什么事儿,就应下了。
周六下午两点,我和她裹着雨衣,骑着那辆旧电瓶车就往县城最大的图书馆去。雨点还特别大,打在脸上有点疼,雨衣下摆还总往腿上扑棱,可孩子惦记着,外公哪能不陪着。到了图书馆才发现,我压根儿没记准开门时间,提前了整整半小时。外头广场上已站了好些人,有的撑着伞,有的跟我们一样,都眼巴巴地望着图书馆的门。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天下着雨,在家呆着舒舒服服的,何苦跑这儿来等。好不容易熬到两点半,门一开,一股子安静劲儿就涌出来了。三楼阅览室里,桌椅几乎坐满了人。有母女俩挨着坐的,女儿时不时往妈妈身边蹭蹭;也有小年轻做伴来的,一人抱着台电脑,一人盯着一本书,半天不吱一声;还有些中年人,摊开文件写写画画。整个屋子静得像没人似的。有人要交流,就低头戳手机,微信对话框一闪一闪;走路都蹑手蹑脚,鞋底擦着地面,生怕发出一丁点儿声响。
外孙女说要和同学碰头,她进了底楼的儿童阅览室,大人不能随便进去,我就在门口偷偷瞧。只见她和同学一人捧着本书,并排坐着,头都不抬一下,也不聊天,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翻书页。两个小丫头片子,平时叽叽喳喳的,这会儿像变了个人。
我一进馆就从外国文学专柜里抽出一部小说,书名很有趣,叫做《一天》(英),大卫·尼克斯著,王臻译。书的硬壳封面棱角硌着掌心,我却丝毫没察觉,刚刚翻过第一页,整个世界突然就消音了。书里的故事像根线,把我的目光牢牢拴在铅字之间,指腹抚过纸张的纹路,跟着主人公走过一年又一年……几个小时过去了,发麻的双腿差点撑不起久坐的身体,安静的氛围让我忘记了此时在何处。兜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慌得赶紧站起来,踮着脚往远处的角落跑,接电话时,嗓子眼里像堵了团棉花,说话声小得自己都快听不见,生怕吵着旁边的人。看着周围那些专注的身影,突然觉得这安静金贵得很,容不得半点破坏。
现在的日子啊,外头太闹了,大街上车喇叭响个不停,手机里消息叮咚不断,家长里短的事儿也没个完。可在图书馆,清清静静地发会儿呆、看会儿书,哪怕只是坐着想想事儿,心里顿时敞亮不少。大家巴巴地往这儿赶,或许就是想在这喧嚣里头,偷得片刻安宁,把自个儿乱糟糟的心,好好理一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