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王干:诗·时间·盐

2025年06月 13日 09:42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王 干

2025年6月7日,在北京风景秀丽的十月文学院参加了王山诗集《时间的盐》品鉴会,会议没有用研讨会、发布会、分享会等常见的名称,而用“品鉴会”,可以说是一个新创,一般来说,这种品鉴的说法都是酒类食品的发布会,用于文学活动比较少见。这表明王山既低调又高调,低调是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让人鉴别、判断的位置,高调则是敢于用“品”字,说明作品的底蕴不浅。

我和王山很熟,1988年的时候在《文艺报》的同一个办公室待过。王山这个名字和我的笔画一样少,都是七画,都很简单,都横平竖直,不弯弯绕、拐弯抹角,两人便有了更多的交集,我和王山的父母也很熟悉。2016年我过生日的那天,我恰好在敦煌,半夜三点,我突然做梦醒来,梦见了王山的妈妈崔瑞芳老师,崔老师已经去世了,然后我就坐起来,当时还梦见了我的爷爷奶奶,很多去世的亲人。按照民间的说法,敦煌是往西方天国去的地方,他们还在路上,还没有到达天国。我当时给王山发了四个字:阿弥陀佛。第二天早晨,王山看到了我的微信,发了三个字回复我:神经病。后来见面,我告诉他了,我梦见了你的母亲,他当时泪水流下来了。

王山的名字,文如其人,像大山一样安静,也像河流一样缓缓流动。母亲的去世让他的整个灵魂彻底改变了。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就是根草,草怎么生存,怎么和妈对话,怎么自己生长,母亲的去世让王山打通了诗歌与天地之间的联系。因而王山诗歌里写母亲写得最好,也最多。王山很多写景的诗歌是相遇,这个不是相遇,这是相通,是一个灵魂和一个灵魂的相通,是一个世界和一个世界的相通,是一个精神和另一个精神的相通。

王山过了60岁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他写的不是网上嘲弄的“老干部体”,是满满的生命体验,是货真价实的诗歌。很多人年轻时都写过诗,我年轻时特别爱写诗,前不久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3本诗集,是当年写在笔记本上的诗集。现在看看40多年前的诗还很感动,尤其看到王山的《时间的盐》以后,我更有信心将这些诗拿出来发表和出版了,这是青春的记忆生命的记忆,也是文学的初心。王山是壮年的诗,而我那个是少年的诗。少年写诗是煮盐,后来从事文学把盐放在文学的大海里稀释了,王山则是文学之海中熬诗,他先后当过《民族文学》的编辑,《文艺报》的编辑,《中国作家》的主编,慢慢在文学大海里提炼出盐来。很多人先完成诗的结晶,然后再把诗歌之盐撒向文学之海。不少小说家都写过诗,像孙甘露、韩东、刘亮程最早都是写诗歌的,很多散文家也写过诗,很多评论家也写过诗,都是将诗的盐释放到不同的文学体裁当中。但是王山厉害,他在文学大海里游呀游,晃呀晃这么多年,提炼成盐。这是一个逆向的过程。王山比我们这些少年写作的诗人更难,更有成就。有些人出了好几本诗集,也没有王山这一本厉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逆行,我们都是顺行,由诗歌发散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各个题材。我们年少时写诗,是热情加懵懂,是浪漫加梦想,但到了60岁以后再写诗,更难了,因为什么都经历过了,什么都看清楚了,还要写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王山逆流而上,要勇气,也要热情,还要内心的真诚的呼唤与回应。

王山的诗歌还会继续写下去,继续写母亲的诗,继续写爱的诗,继续写大爱的诗。会上我还倚老卖老希望在座诗人拿出煮盐洗盐淘盐的功夫写诗,成为时间的结晶体、生命的结晶体。我们的诗不是自来水,现在很多的诗像AI写出来的一样,没有个性,没有生命体验,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人生的炼盐术,同时也是时间的招魂术。

作者简介:

出生于江苏里下河,现居北京。作家,学者,书法家。散文曾获鲁迅文学奖,著有《王干文集》十一卷。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0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43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10330083号
    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4-87863138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83674号-2
    Copyright 1998-2025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